教育部102年度國中教師赴日本地區參訪第一梯次0527-0601 part5-埼玉大學教育學部附屬中學校
102.05.29下午參訪埼玉大學教育學部附屬中學校並參與由該校辦理平成25年度第62回中學校教育研究協議會,如同國內的教學演示或香港的公開觀課。該會在平成21年訂出學科共同在語言能力中分成五項感受表達、理解表達、解說說明、評價論述、討論協同。以此目標進行三年計劃,今年是該校三年計畫的最後一年,主要在學生思考力、判斷力與表現力的培養,並以此目標來進行課程與教學的研究。當然在前二年的研究也可以發現學生在第一年感受、表現、理解中心有所進步;第二年理解、傳達、評價、論述也能發現學生也能達到此一目標。本日觀課主要在理科觀察,分3組教學:化學(1年)、地科(3年)、生物(2年),並參與觀課後研討會。教師觀課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xhH5mI-6Cr5Rfg85fYjZ-pkGhx-2TCKDbWPbBviB2rZIlwhtOvChay9wzpVLRuroH3UU3FdYDFDfpEu37rFftxvx1TMYep7-dw2hAKrZXLPakY88B48AqzOB6o_hrquHMBtW4hnCVfjo/s1600/J52L4D_FOyeyZbNXHRk1ng.jpg)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gqR1CLtB-i7ifbQ2iVTNa8RGOhli0V_cVNhMIXF1e6RLtb_q3qTYOqk6KejXIlKNxrgZo3NTro3h0cz2bFy_xIMk1J7x_bWTZ90m2KZJ8QVQ3FFnwX2RZFLQa_oD9eWOuBQ2Dja8sJ1AE/s1600/GlWcfHNgSCZ.SEAvrp_.4Q.jpg)
教師授課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glYHRrLk12GpuSKU_BX0gAMSr03ct0lgTvtCUmjNaZiULLGV0wPLPllEHyoXN8LrPPRMLG0IL2aKkH1yYl8VWUnZz5_0Dg03SbvwKcMvkP8fjFei9ZgmQgMW0reQraEGWZ5CGALEuGozg/s1600/_fyc.366bQ9izR.P7j4ZrQ.jpg)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TgCVXfNsc0QGb71YswDMNqZlP3Al5KAt4xBeDEe4x12Z_vD9vmzBjInxFLc2lW46818O7fbhRf0dx_Cn43QhBRRxRHFvz5v1Ke4wd3qg_HMsTRxWBLea7gAw3sjnEx5BvNCWZokYT1x0/s1600/.Xv7pQLJugAKpEBxH.SM4g.jpg)
生物科觀課:授課教師島田直也,單元動物的生活與生物的變遷-肺的觀察。逸事記錄如下:(課程13:00開始13:03才進入教室)
13:03教師實驗示範,灌氣到豬肺臟,讓學生觀察豬肺膨脹情形。並詢問學生此時豬肺像何種物品?學生回答像氣球
13:04教師用針刺豬肺(3-4針),並未像氣球般洩氣,拋出問題:要學生觀察豬肺臟構造,與構成的組織。
13:05學生回各組在個人學習單自行寫下看法。(可用文字敘述或閱讀)
13:06教師在各組間巡視與指導。
13:09教師要求各組開始討論並將個別意見整合寫到小白板,教師組間巡視指導。學生各組討論熱烈,開始寫出各組結論。
13:15教師宣布討論結束,各組將小白板交到講桌,教師將小白板吸附在黑板上。
13:16教師開始說明各組討論成果(用實物投影機投影),先請第9組報告,之後第三組,第六組。其他組論點相同未說明。
13:20教師統整各組結果說明。
13:21教師說明實驗器材與觀察方式,各組發實驗器材與豬肺一葉。
13:24教師宣布實驗開始操作15分鐘,學生開始動作:將打氣管接到氣管打氣觀察豬肺膨脹部位並討論。教師組間巡視指導。
13:27學生開始解剖豬肺,順著氣管剪開,學生分工合作操作,發現有洞就插入打氣管以打氣測試豬肺是否膨脹?測試後再重複前一動作、打觀察與測試。教師組間巡視指導。同學撰寫觀察結果。
13:37實驗結束,各組將器材收至塑膠籃中。教師請學生將個人觀察結果記錄後,再小組討論寫入小白板。
13:43學生開始發表小組討論結果,有4組自願發表。發表後教師提出問題:是否有的管洞打氣也不會膨脹?為什麼?
13:46同學回答有可能是把氣打入血管所以肺不膨脹。
13:47教師以肺泡矽膠模型說明肺氣管與肺泡關係
13:48分發肺泡矽膠模型與照片讓同學觀察,同學觀察討論。
13:50下課鐘響。教師說明下節課討論事項。
13:51宣布下課。
豬肺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1R0jzkWa-118XPU3qnt5hEKBL5qtS0SnJ3zerD0NJpbBIkKYLxCeUwHke2cav55e65K5_D-Zsopq4WoUf8rfAhB5gs6OZfQ6-dkhU2VXlmGcPVo9jiE9vJeROL_eICPQtSl6w5LFpOY0/s1600/9FnpSZSiMEB4EMRimvFgJg.jpg)
肺泡模型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cicBD04C8gmuLWW6WWsDqp2WtMTXax4cmM46uvcZO2Zt4Hpoex-pjs4h8UikWzW6Hvsv4g8ndAfUvBf0PI8M8TB-Xg65hKEXnMqtT_B3PQ-Ta1xkM6u9JNB3SIVoBXGZsy7e7QvsLaUc/s1600/ns.7c0ZOmcbH1hQs0zV4wQ.jpg)
肺泡模型照片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xkc1JSaMmZr2ROr-xRLr2iRHvFdrRBSTca_kzI-PSc8_SJmYKX-CUiFRrkLQz903qvCklvMPE4FKHDIXWKqxxVKJpj6WQkfteZPMK5R0JMLSYpGncyF9W8qHqmQ2XsYcD5gLPk8hIGYg/s1600/vps2NaYuolcXRmweL3mA1A.jpg)
13:03教師實驗示範,灌氣到豬肺臟,讓學生觀察豬肺膨脹情形。並詢問學生此時豬肺像何種物品?學生回答像氣球
13:04教師用針刺豬肺(3-4針),並未像氣球般洩氣,拋出問題:要學生觀察豬肺臟構造,與構成的組織。
13:05學生回各組在個人學習單自行寫下看法。(可用文字敘述或閱讀)
13:06教師在各組間巡視與指導。
13:09教師要求各組開始討論並將個別意見整合寫到小白板,教師組間巡視指導。學生各組討論熱烈,開始寫出各組結論。
13:15教師宣布討論結束,各組將小白板交到講桌,教師將小白板吸附在黑板上。
13:16教師開始說明各組討論成果(用實物投影機投影),先請第9組報告,之後第三組,第六組。其他組論點相同未說明。
13:20教師統整各組結果說明。
13:21教師說明實驗器材與觀察方式,各組發實驗器材與豬肺一葉。
13:24教師宣布實驗開始操作15分鐘,學生開始動作:將打氣管接到氣管打氣觀察豬肺膨脹部位並討論。教師組間巡視指導。
13:27學生開始解剖豬肺,順著氣管剪開,學生分工合作操作,發現有洞就插入打氣管以打氣測試豬肺是否膨脹?測試後再重複前一動作、打觀察與測試。教師組間巡視指導。同學撰寫觀察結果。
13:37實驗結束,各組將器材收至塑膠籃中。教師請學生將個人觀察結果記錄後,再小組討論寫入小白板。
13:43學生開始發表小組討論結果,有4組自願發表。發表後教師提出問題:是否有的管洞打氣也不會膨脹?為什麼?
13:46同學回答有可能是把氣打入血管所以肺不膨脹。
13:47教師以肺泡矽膠模型說明肺氣管與肺泡關係
13:48分發肺泡矽膠模型與照片讓同學觀察,同學觀察討論。
13:50下課鐘響。教師說明下節課討論事項。
13:51宣布下課。
豬肺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1R0jzkWa-118XPU3qnt5hEKBL5qtS0SnJ3zerD0NJpbBIkKYLxCeUwHke2cav55e65K5_D-Zsopq4WoUf8rfAhB5gs6OZfQ6-dkhU2VXlmGcPVo9jiE9vJeROL_eICPQtSl6w5LFpOY0/s1600/9FnpSZSiMEB4EMRimvFgJg.jpg)
肺泡模型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cicBD04C8gmuLWW6WWsDqp2WtMTXax4cmM46uvcZO2Zt4Hpoex-pjs4h8UikWzW6Hvsv4g8ndAfUvBf0PI8M8TB-Xg65hKEXnMqtT_B3PQ-Ta1xkM6u9JNB3SIVoBXGZsy7e7QvsLaUc/s1600/ns.7c0ZOmcbH1hQs0zV4wQ.jpg)
肺泡模型照片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xkc1JSaMmZr2ROr-xRLr2iRHvFdrRBSTca_kzI-PSc8_SJmYKX-CUiFRrkLQz903qvCklvMPE4FKHDIXWKqxxVKJpj6WQkfteZPMK5R0JMLSYpGncyF9W8qHqmQ2XsYcD5gLPk8hIGYg/s1600/vps2NaYuolcXRmweL3mA1A.jpg)
學生討論結果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noZ5A7Lwg9sMo2ayyFgaWk89W198Du_V30GeuA4eV7HCRpYjBYQxERFWVxothSBoW9hfMN18lxjPTTMoJQOhF2HsvnMJjBvBx_NMGaRsU6fDMrMSDlthkQrwNbXgbz4PAB8JqCc6KJJU/s1600/xhV_xxGQ0oebtbZLjQp0JQ.jpg)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CaXE3KCY13AvkWZ5zPB7pP2QS8ANViTZr1g7TlOqOwcxL7-YZZmAKH13R0usX2BDkmTMZzkgakKrEd10ialtXf7bQDl29EFOZUVSj1AITtg2u9wQrCS6bhdTbG5rMEXTXNrhaE7u0NQw/s1600/_1eskT6jjouauGJBzgg9Pg.jpg)
對於本次觀課發現,日本教師能夠依據教學目標讓學生操作,並不急著提供答案給學生,並能依循先讓學生寫出個人想法,再透過小組討論匯整成小組意見,如此可以讓孩子思考,讓每一位孩子發表意見,並在小組討論學習與他人討論並接納他人意見。如此便能達成學科共同在語言能力中分成五項感受表達、理解表達、解說說明、評價論述、討論協同的目標。
之後研討會,授課教師先說明個人教學省思,示範老師提到:培養科學性思考與表達力之評量作法:增加觀察、個別化表達、學生筆記。再進行詢答,發問教師有4人共5題,有學生不善表達如何評斷學生?以地科月球觀察為例,學生有建構概念即可,透過操作調整可以觀察代表表達部份思考。另一方面孩子自己有想法,讓表現好的同學帶領不善表現的同學,讓孩子互相學習參與也可以看出孩子表現。
主持人結論:孩子有想法,透過學生對話可以協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用科學文字表達。教學內容:個人預測想法→小組討論→全班討論,會讓學生從不同想法→對話→聚焦→修正(越高年級越好),運用實驗觀察提升學生求知慾也很棒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